当前位置:西安建大报(网络版)>>总第961~963期 >>第5版·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抗日战争中的父亲谭炳训

◎谭天庐



  编者按 谭炳训先生是我校并校初期二十五位教授之一,是学校卫生工程系(今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创办人。谭先生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并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其子谭天庐先生为本报撰写《抗日战争中的父亲谭炳训》一文以示怀念。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我又想起了父亲——一位亲历并参加过那场艰苦卓绝的民族抗争的人。当年先辈们凭着满腔爱国热情,不畏牺牲,与入侵之敌进行英勇斗争,涌现出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而我的父亲谭炳训就是其中一员。在此笔者根据家庭回忆与历史文献将抗日战争中父亲的经历整理出来,谨致纪念。

  
我的父亲谭炳训1931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他渴望探索出一条国家富强、不受外国欺辱的道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谭炳训对日本侵略无比愤怒,于是他开始关注当时先进国家的国防建设经验,翻译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并撰写发表了相关文章,比如他受到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启示,写了一篇名为“初步国防工业建设大纲”的文章,提出了救国图存的设想。文中指出:“现在虽然已经不是高谈建设的时候,但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必须先完成军备供给的独立。要完成军备供给的独立,则今日民族存亡的战斗开始时,初步国防工业建设就是决定最后胜负的根本力量。”该文1932年5月连载于天津《大公报》,发表后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后来青岛市属中学曾把这篇文章列为阅读教材。


1939年谭炳训一家于江西南昌(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

  1936年4月,谭炳训被任命为江西省庐山管理局局长。“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在庐山举行全国智识动员的“谈话会”,谭炳训参与筹备并参加会议,宣讲抗日救国理念。在此前后,不少重要的会议都在庐山召开,如1937年6月5日周恩来在庐山与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事宜、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全面抗战的演说等。作为地方长官的谭炳训除了配合会议作好各项工作,同时还频繁迎送上下山的重要人物。1937年,谭炳训将在石门涧上新竣工的石拱桥命名为“明耻桥”,以述抗日救国雪耻之志,并亲自手书题字刻于桥心。 2005年,庐山管理局举办的庐山抗战展览将“明耻桥”题词石刻列为庐山抗战遗迹,是“抗日爱国将领及爱国志士”的十件石刻之一,该桥亦被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以后,东部地区相继沦陷,日寇完全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和中国的海岸线,长江航运和浙赣铁路运输中断。1938年2月,为适应战时需要,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任命谭炳训为江西公路处处长,他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自从发动全面抗战以来,已七阅月,土地失了好几个省,人民将士死了数十万。我们可以看到沦陷区,国家主权丧失之后,马上受到敌人的摧残,任意地蹂躏。我们现在站在自由的国土上,拥有伟大的人力物力,人人都应该在这个时候激动爱国精神,来从事救国家救民族的工作”

  谭炳训在江西公路处任上,除了办理运输和工程业务外,还按军事要求组织了多个公路军事工程队,跟随部队参加最前线的对日作战,在我方部队撤离后要对有关公路和桥梁实施破坏,阻断敌人行程,而在我方部队将到来时又要抢修公路和桥梁。无论是破坏还是抢修都是在部队撤走或是未到时间内工作,所以常常和敌人遭遇。有一次谭炳训在安义奉新一带工作时,就被日军包围,后夜间冒死成功突围。另外,此时的谭炳训还负责军事物资的武装押运,在押运途中经常遭遇日机轰炸,这些军事行动都是险象万千。

  在江西公路处期间,除适应抗战军事要求倾力于破坏及加强军事路线外,谭炳训还率领工程队修筑军事路线近1000公里。此外,为免除行车困难及空袭危险,工程队还先后在重要渡口建设了七座大桥以供通行,这些大桥中以赣县东河大桥规模最大,计46孔,全长608米。

  1939年3月,江西公路处开始从南昌撤退至吉安,谭炳训坚守阵地到最后一刻方才撤退,据其后来回忆:“当时本人并未奉令须最后撤退,如果本人轻信谣言,畏惧胆怯,尽可早日跑出危险地带,何必待敌人将占瓜山时始行撤退,无非为维持交通与计划主持撤退,换言之,不外为责任心所驱策而已。”

  谭炳训曾对江西公路处的两年工作这样描述:“民国二十七年二月,炳训来掌赣省路政,……公路军事工程今日抢修,明日破坏,急如星火,军事伤兵亦赖本处车辆为之运输。回忆两年之劳怨生活,直如一瞬!” 他后来回忆起在江西公路处任上的工作与生活时,认为这段时间是他全部历史中最兴奋、最痛快的两年。

  1942年,中国军队在长沙赣北与日军形成对峙局面,前线军需运输十分紧迫,尤其需要国外军事物资的援助。就在此万分紧急之时,谭炳训被调至交通部任驿运总管理处处长,他到任之后,为加强西北的驿运,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从四川广元至新疆哈密的八十三座驿站,驿站的建成大大便利了当时苏联援华物资的运输。

  除在国内建设驿运干线外,谭炳训在驿运处期间,还先后建设了三条国际驿运线,其中为筹划修建重庆经康定至印度的战时通道,谭炳训先后四次前往西藏谈判通道开通事宜,英国驻华大使西蒙在谈判中提出,开辟战时通道的先决条件是中国放弃对西藏主权,此议当即被他断然拒绝。经过谈判,英方最终妥协,从而达成了印度至国内战时通道开辟的协议,并成立了康藏快运公司。这条通道开辟后,许多战备物资与机器设备源源不断地从印度经西藏向国内输送,不仅打破了日军对华的封锁,而且大大支援了国内对日作战。

  至1943年5月,由谭炳训负责修建的全国驿运干线总里程已达到8197公里,支线总里程33226公里。至1944年,驿运量已经跃居全国各交通运输之首,但就经费开支而言,驿运总支出仅占全国交通经费支出的百分之二。战时驿运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其军事和政治意义于今看来难以估量。

  驿运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创举,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当时驿运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谭炳训曾这样诠释:“抗战是革命的战争。驿运是革命战争中的革命运输。革命精神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可以战胜顽强敌人。革命精神是什么?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硬干精神,是‘杀身成仁’‘舍身成义’的牺牲精神,是从主义信仰与坚强意志而生的伟大力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回顾父亲那一代人当年在国难危急之时的经历,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历史并激发爱国热情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先辈们不屈不挠抵御外侮和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怀念。


>>更新时间:2015/09/08 10:04:2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